01
在中国古人心目中,“洗澡”有着重要的地位。大儒朱熹就认为人的“去恶”,就应该“如沐浴其身以去垢”,也就是把洗澡比喻为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。《礼记》除了认为“儒有澡身而浴德”,更提出“三日具沐,五日具浴”,也就是三天一洗头,五天一休沐,汉朝据此为官员特意安排了“休沐”的假期。也就是说,对于古代“有身份”的人来说,“三天洗头五天洗澡”应是常事儿。
但在古代,洗一次澡相当不容易,所以大多数古人洗澡,比现代人想象的难得多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身份不低,可在他四十多岁时写的《沐浴》里,都哀叹自己“经年不沐浴,尘垢满肌肤,今朝一澡濯,衰瘦颇有余”。也就是自己好几年不洗澡,偶尔洗一下,洗掉“尘垢”后的自己,竟然老了那么多。可见,像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洗个澡都这么不容易。
宋朝以后,民间的公共澡堂开始普及,并且还出现了提供专业洗澡服务的“香水行”。明清年间,名为“混堂”的民间澡堂更是遍布大江南北,从士大夫到雇工都常去澡堂洗浴。